围棋包含计算、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个分支领域。下一盘棋首先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能力足以解读局面,进而正确选择技术解决问题。同时,根据对手和对局内容及时转换思路,调节竞技节奏。所以,学习围棋可以学到人生必须掌握的更多知识。热衷于“子女早期教育”的韩国妈妈们,更多的选择围棋。她们认为围棋使得孩子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了。这里有两种意见,一是因为围棋学习成绩得到提高,一是本来就学习成绩好,所以下围棋没问题。
下围棋的过程是独特的思维的过程,围棋学习电话是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不断转换跳跃的过程。而且,千古无同局,围棋的每一局都是一个新的创造,每一局棋的大多数选点都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不可预知性。儿童围棋学习从布局开始,对局者头脑中就会出现一幅自己设计勾画的蓝图,而随着棋局的发展进程,对局者还必须不断地根据棋局的形势变化来重新调整思路,调整构图。
无论是中国象棋还是国际象棋,都是直线攻杀型的,以吃子、最终吃掉对方首领为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一切皆可牺牲,走到最后都是惨烈的残局,一个“残”字,代表着一将功成万骨枯,胜利者同样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很多东西,我们也要打扫战场,看看伤亡大不大。有的人在一次交易中赢了很多钱,但是损失了名声,伤害了朋友,甚至失去了爱情,他究竟是赢了还是输了?而围棋,并非一定是你死我活,不给对方留一点“余地”的争斗。
棋力进步速度不仅和孩子的练习量有关,还和孩子学围棋时的起始专注力、记忆力、计算力、以及学习习惯、抗挫折力等密切相关。比如同样一周学习两次的孩子,每天都在家练习 1 小时的和在家从不练习的相比,在围棋上所花的时间就差了好几倍。而即使花时间相同的孩子由于其起始各项能力值不同,反应在成长速度和进步曲线上都不同,所以过早或盲目的对比实在不可取。
一曲古琴,高山流水觅知音;一席手谈,云淡风轻赏明月。苏东坡曰: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只有功利的心态,不可能下好棋,也不是为人的正道。人生开始的阶段就像布局,你要选择重实利,还是重厚味,实利当然是现实的马上可以得到的东西,厚味就是要不断积累,积累知识,积累人生的经验。积累信仰、积累声誉,积累人脉。从幼儿园、小学,走到中学、大学,这就等于布局。有的人走得挺好,考上了名牌大学,这样的布局对以后发展有利,容易找到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