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南:“我不赞成学围棋只想当常昊、古力那样有成就的职业棋手,其实学棋更多的是一种素质教育、一种文化熏陶,是一种可以让人终身受益的技能。围棋的胜负和感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追求胜负是少数职业棋手的事情,而在学棋和下棋的过程中享受快乐、感悟生活是每一个围棋爱好者都可以得到的,可以使人终身受益。”
棋力进步速度不仅和孩子的练习量有关,还和孩子学围棋时的起始专注力、记忆力、计算力、以及学习习惯、抗挫折力等密切相关。比如同样一周学习两次的孩子,每天都在家练习 1 小时的和在家从不练习的相比,在围棋上所花的时间就差了好几倍。而即使花时间相同的孩子由于其起始各项能力值不同,反应在成长速度和进步曲线上都不同,所以过早或盲目的对比实在不可取。
围棋是增益的智慧,围棋体现了 东方的和谐之道,看看它的规则:第一,一人走一手,轮流下子,先行者贴目,它遵循的是公平原则;第二,两眼活棋,棋以气生,气尽了,你就输了。体现的是中国传统的以气为本的生命观;第三,空多为胜,子多为胜。一切战术以最大效率的围空和保存子的存活来展开,这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财富观,有土地有人,才算赢。
纹枰小天地,天地大纹枰。因为围棋充满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如先后、攻守、得失、生死、厚薄、奇正、动静、虚实等。围棋先教会你在人生中怎么不输,而不是教你怎么赢。输棋责己,赢棋靠人,只有自身修持没有漏洞,没有弱点,才能以柔弱胜刚强。道德经中的不争与无为,都能在棋盘上得到精彩演绎。“夫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对弈的胜负不在一子一地,而在于天下的大势。
围棋棋风多样,棋手的性格也是迥异,但是他们共有一个强悍的心里特质,就是唯我的固执和坚韧。他们从小学棋,自己想做的事会执着地坚持到底,秦淮围棋培训而且拥有良好的心态,即使遇到了挫折和失败也会很快恢复。这些特质使他们在残酷的胜负世界中长久地坚持下来。所以,围棋上投入的时间除了带来技术的积累外,幼儿围棋培训还会追加赠予神秘的“x”。而调查表明,早期学围棋的儿童中途转向学业时,无论是数的演算能力,还是空间的感知能力,以及学业的专注度都相对超群。
下围棋的过程是独特的思维的过程,是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不断转换跳跃的过程。而且,千古无同局,围棋的每一局都是一个新的创造,每一局棋的大多数选点都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不可预知性。从布局开始,对局者头脑中就会出现一幅自己设计勾画的蓝图,而随着棋局的发展进程,对局者还必须不断地根据棋局的形势变化来重新调整思路,调整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