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开始围棋游戏的同时,就同时开始了对围棋礼仪的启蒙。比如执黑棋者第一步应当下在棋盘己方的右上角,将最方便着子的左上角让给对方,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对局时不得讲话,保持安静;复盘结束,离开座位时应将棋具整理好。并向对方示意行礼。这些礼仪不仅在对局时必要,生活中也会让人感觉很舒服。另一方面更为意义重大,就是如何面对胜负。输了,不要紧,要学会如何不卑不亢地学习,争取下一次的胜利;
经常有家长着急的问我们孩子多久能去考级,甚至在孩子考级失利后非常焦虑。实际上,考级只是一种促进孩子学习的手段和方法,并不能作为衡量围棋学习好坏及收获的绝对标准。考级是一把双刃剑,正确认识和把握可以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反之则可能会成为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阻力。家长们通常会拿考级速度快的孩子来做对比,然而这在大多数时候是很不合理也不客观的。
围棋的棋子、棋盘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子是圆的,所谓“天圆而动”;棋盘是方的,所谓“地方而静”。围棋棋盘有361个交叉点,表示农历的361天。棋盘分为四部分,就是四季;每一个部分都有90个交叉点,代表一个季度三个月的90天。棋盘的中央是太极,棋子的黑白两色表示阴阳。围棋的产生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几千年来一直受到上层社会有身份、有地位、有知识、有文化道德修养的士大夫以上阶层的人士所青睐。
现在有些家长比较宠爱孩子,当孩子不想上围棋课的时候,家长就会觉得缺一次课两次课也没关系,从而导致孩子频繁缺课。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因为学围棋本身就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一节课都会有比较重要的知识,如果孩子频繁缺课,即便回来安排了补课,孩子围棋知识的连贯性也会受到影响,不利于知识的巩固。长时期的缺课还有可能造成孩子对已学围棋知识的遗忘,前功尽弃。
你小时候没读好书,就失去了很多机会,到了青壮年,就要努力追回劣势,这是中盘发力。局面开好了,你也不要得意,你只不过念了好大学,你还没有了不起的才能,你还要到社会上好好去摔打,去磨炼。中盘过后,还有好多结局。有的人功成名遂身退,有的人在名利诱惑下有了臭棋,身败名裂。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都是因为忘记自省的原因啊。
新街口围棋还有把围棋称作木野狐的,人一旦迷住就逃不了了。幼儿围棋要懂得“围棋十诀”:一、不得贪胜;二、入界宜缓;三、攻彼顾我;四、弃子争先;五、舍小救大;六、逢危须弃;七、慎勿轻速;八、动须相应;九、彼强自保;十、势孤取和。这是唐代的一个国手王积薪提出来的。这十句话仔细想一想,每一句话的重点都在于守心,如果真懂了棋道,就应该知道行于当行、止于当止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