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力进步速度不仅和孩子的练习量有关,还和孩子学围棋时的起始专注力、记忆力、计算力、以及学习习惯、抗挫折力等密切相关。比如同样一周学习两次的孩子,每天都在家练习 1 小时的和在家从不练习的相比,在围棋上所花的时间就差了好几倍。而即使花时间相同的孩子由于其起始各项能力值不同,反应在成长速度和进步曲线上都不同,所以过早或盲目的对比实在不可取。
现在的企业都喜欢从古代帝王将相的故事中学习谋略,少儿围棋培训机构那家好那可巧了,中国的帝王很少有不喜欢下围棋的,能做开国之君的,围棋培训机构水平都很高。从汉高祖刘邦,到三国的曹操、孙权、孙坚、孙策等,都是围棋爱好者。曹操是一流的围棋高手。唐朝的唐太宗、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喜欢下围棋,明朝皇帝朱元璋禁止全国人民下围棋,怕老百姓玩物丧志,但自己却天天下围棋。南京莫愁湖的胜棋楼就是朱元璋跟徐达下过棋的地方。
围棋与决断力:每盘围棋都要进行无数的“判断”与“选择”。围棋恰恰是训练你如何进行判断与选择,并且在你做得对的时候用赢棋来奖励你,在你做得不对的时候用输棋来惩罚你。围棋与天赋:如果你个子不高,你可能不适合打篮球;如果你个子高了,你可能不适合练体操;如果你爸妈身材不好,你可能不适合跳芭蕾;如果你家里不够有钱,你可能不适合学高尔夫。但是任何人都可以学围棋。
中国的文化大都追求一种文雅,比如书法家写字讲究心平气和,所以围棋也是非常文雅的,几乎所有的雅用在围棋上面都很合适:下棋的场所最好环境幽雅;对弈的身形要沉稳端庄,举手落子姿势优雅;棋盘棋子古色古香,式样典雅。还有对围棋的兴趣是雅趣、下棋是雅玩、观棋是雅赏,如果我们把自己变成了瘾君子的模样,就辜负了棋的本意。
王汝南:“我不赞成学围棋只想当常昊、古力那样有成就的职业棋手,其实学棋更多的是一种素质教育、一种文化熏陶,是一种可以让人终身受益的技能。围棋的胜负和感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追求胜负是少数职业棋手的事情,而在学棋和下棋的过程中享受快乐、感悟生活是每一个围棋爱好者都可以得到的,可以使人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