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棋之前,家长与孩子回家后一般各做各的事情,而孩子学习围棋后,家长为了不失自己的面子,也会找些书籍来翻翻,或者去关心一些围棋知识,这样,孩子与家长之间多了很多共同语言,有了很多沟通的机会。孩子学习围棋以后,要参加一些升级、升段比赛,比赛中难免要出现一些差错,或者没有升上级,这就需要家长和孩子调正好心态,接受挫折的考验,静下心来,分析失败的原因,真正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在前不久结束的围棋比赛中,格格只赢了两局,很不高兴,妈妈就安慰她说:“你已经很不错了,上次的比赛你一局都没赢呢,这次进步很大了,下次你会更棒的!”家长们要让孩子理解一个道理,赢棋是对之前努力的回馈,是一种快乐。而输棋是给予了更多的学习经验,告诉自己还有哪些不足。只要是认真下棋了,无论赢输,都是要给予孩子以肯定的。
下围棋的过程是独特的思维的过程,是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不断转换跳跃的过程。而且,千古无同局,围棋的每一局都是一个新的创造,每一局棋的大多数选点都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不可预知性。从布局开始,对局者头脑中就会出现一幅自己设计勾画的蓝图,而随着棋局的发展进程,对局者还必须不断地根据棋局的形势变化来重新调整思路,调整构图。
栖霞围棋班在围棋游戏过程中,空间智能是幼儿利用三维空间结构概念应用到平面结构的棋盘之间的相互转化,围棋班下围棋时幼儿在棋盘的上、下、左、右的方位依次落下黑白棋子的过程中,不断地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妙的几何图形,围棋盘呈现在孩子面前是个具象的平面正方形,围棋的"天元"在棋盘的中心点,而星,小目、高目、目外、三.3等在棋盘的四隅,在对弈的布局阶段中,幼儿就必须清楚地分清上、下、前、后、左、右等等具体方位。
围棋的每一手棋都对全局的形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幼儿将根据征子的条件、弃子的作用、打劫的时机、死子的活用、落子的先后次序、子效的大小等等,来判定、分析、想象。在游戏过程中,对局者的大脑中将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形象,再不断地颠覆这一形象而创造出更新的形象,这种形象思维的产生是辩证思维演绎逻辑推理的结果的不断呈现。这就是想象的能力。
有些培训机构喜欢拿个别棋力进步极快的孩子出来做宣传,殊不知,这其中很多孩子一上来就为围棋搁置了学业,初期虽进步神速,却因为耗不起如此多的时间而半途放弃。孩子在追逐竞技围棋的几年中甚至没能体会到围棋对人的全方位塑造,实在令人惋惜。而这种宣传也误导了很多家长,盲目的去攀比孩子的考级速度,甚至走上舍本逐末的道路。在这里,我们要提醒那些钻入考级死胡同的家长们,还记得当初为什么送您的孩子来学习围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