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 ”孟子认为,生活的不孝,第一是懒惰,不养父母,第二不孝就是好下棋饮酒,不管父母。表面上看孔孟似乎对围棋的评价不高。但孟子的另一篇文章《弈秋》中,弈秋教两个孩子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另一个老想着天上要有鸟飞过来,想去打鸟,棋艺就比不过前一个了。孟子用围棋比喻一个人要学本事,就一定要用心,他又把围棋当作一种本事或者一种艺术来对待了。
韩国的学生幼年时节学习围棋大体上是两个进路。一是成功定段作为职业棋手活动,一是步入社会其他领域。后者的共识是,幼年学围棋是投入学业前的准备阶段,不是浪费掉的时光。即学围棋的修为,绝不是人生无用的。职业棋手想在胜负世界生存下来,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并更加严苛地管理自己。调查韩国排名上游的职业棋手,结果表明他们具备了有别于他人的心里特征。幼年时节基本都具备了恢复快、果敢、稳重的乐观性格和韧性、有耐力、胜负欲强等品质。
在幼儿开始围棋游戏的同时,就同时开始了对围棋礼仪的启蒙。比如执黑棋者第一步应当下在棋盘己方的右上角,将最方便着子的左上角让给对方,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对局时不得讲话,保持安静;复盘结束,离开座位时应将棋具整理好。并向对方示意行礼。这些礼仪不仅在对局时必要,生活中也会让人感觉很舒服。另一方面更为意义重大,就是如何面对胜负。输了,不要紧,要学会如何不卑不亢地学习,争取下一次的胜利;
王汝南:“我不赞成学围棋只想当常昊、古力那样有成就的职业棋手,其实学棋更多的是一种素质教育、一种文化熏陶,围棋启蒙培训班是一种可以让人终身受益的技能。围棋的胜负和感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追求胜负是少数职业棋手的事情,少儿围棋启蒙培训班而在学棋和下棋的过程中享受快乐、感悟生活是每一个围棋爱好者都可以得到的,可以使人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