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南:“我不赞成学围棋只想当常昊、古力那样有成就的职业棋手,其实学棋更多的是一种素质教育、一种文化熏陶,是一种可以让人终身受益的技能。围棋的胜负和感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追求胜负是少数职业棋手的事情,而在学棋和下棋的过程中享受快乐、感悟生活是每一个围棋爱好者都可以得到的,可以使人终身受益。”
围棋包含计算、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个分支领域。下一盘棋首先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能力足以解读局面,进而正确选择技术解决问题。同时,根据对手和对局内容及时转换思路,调节竞技节奏。所以,学习围棋可以学到人生必须掌握的更多知识。热衷于“子女早期教育”的韩国妈妈们,更多的选择围棋。她们认为围棋使得孩子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了。这里有两种意见,一是因为围棋学习成绩得到提高,一是本来就学习成绩好,所以下围棋没问题。
今天是2015年8月7日,我们要到韩国参加“国手山脉”世界围棋交流赛。这是我第一次出国,而且是离开爸爸妈妈,和南京棋院的老师一起去。我有点紧张,还好我们的领队施老师很幽默,很快我就和其他小朋友熟悉了。我们上了飞机,一路上,飞机总是有一些摆动,我们出了一身冷汗,到了目的地,才平静下来。到了韩国的釜山机场,感觉韩国的机场很干净,空气很清新,还看到了水晶天。
现在有些家长比较宠爱孩子,高淳围棋启蒙培训那家好当孩子不想上围棋课的时候,家长就会觉得缺一次课两次课也没关系,从而导致孩子频繁缺课。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因为学围棋本身就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一节课都会有比较重要的知识,如果孩子频繁缺课,即便回来安排了补课,孩子围棋知识的连贯性也会受到影响,不利于知识的巩固。围棋启蒙培训长时期的缺课还有可能造成孩子对已学围棋知识的遗忘,前功尽弃。
让孩子学习围棋而取代早期教育,让儿童懂得专注投入的道理、尽早领悟人生实际是一场胜负的游戏,而大千世界之千罗万象的事物,其规则其实很简洁、朴素,而且教育儿童首先学会“输”的道理。而在沉淀了几千年的文明和世故的人情练达的东亚,围棋是更好的早期启蒙教具。同样对于围棋,不能过犹不及,沉迷成瘾,否则就会误事。本来棋道是为了修身,为了更好地做事,不能因为沉迷而本末倒置。围棋还称坐隐,忘忧,甚至还叫烂柯。
棋力进步速度不仅和孩子的练习量有关,还和孩子学围棋时的起始专注力、记忆力、计算力、以及学习习惯、抗挫折力等密切相关。比如同样一周学习两次的孩子,每天都在家练习 1 小时的和在家从不练习的相比,在围棋上所花的时间就差了好几倍。而即使花时间相同的孩子由于其起始各项能力值不同,反应在成长速度和进步曲线上都不同,所以过早或盲目的对比实在不可取。